□信息时报见习记者 钟红梅
升平百货作为佛山商业的历史名片,曾是全国商业流通领域的一个传统名牌,曾给无数的佛山人带来骄傲与自豪。面对新时期多种商业业态齐发展的竞争态势,升平百货已进行了两次转制,力求走出历史桎梏,突破激烈商战的重围,赢在战戟激流的佛山。近日,信息时报记者专访了升平百货董事长陈达明,解读“升平人”的历史变迁,以及未来将如何突破重围。
辉煌:53年见证佛山变迁
信息时报:时值成立53周年,升平百货伴随着佛山的变化而变迁。作为佛山商业的历史名片,您认为升平百货在老一辈佛山人心目中的印象如何?在新一辈佛山人心中的印象如何?
陈达明:传承了53年的历史,传统是升平百货的品牌优势。升平百货是佛山人曾经引以为傲的标志,老一代升平人根据顾客购物全过程,订出最大限度诚信服务顾客的“七满意”。当时“七满意商店”美名誉满佛山,在佛山人心中打下深深的烙印。
近年来,由于外资商场的庞大进驻占据了本土“老字号”的不少份额,80、90后的新一辈会倾向选择外资商场,但还是会受到老一辈“升平值得信赖”的思想。因此升平百货必须要在这几年有动作,让新一辈佛山人重新重视本土品牌。
信息时报:承载53年风雨路,面对各种商业业态发展的竞争态势,请问升平百货曾做过哪些重大的变迁或改革?
陈达明:在上世纪50年代的计划经济时期,升平百货首创的“七满意”服务理念享誉省内外,至今仍然是影响升平竞争力的要素之一。上世纪90年代的升平曾经历过迅猛扩张,十年间新开了十二家大型商场,在外地零售业尚未进入佛山的90年代初期,当时称之“投入少、见效快”的经营方式取得了非常大的成功,并开了全市第一家货仓式自选商场。
由于市场经济的发展,升平分别在2002年和2008年进行了企业转制,经过一番洗礼后,目前留下的综合型卖场有升平惠客隆、升平商场、升平家电商场、五金机电商场、西门子旗舰店等五间商场,其中位于城西张槎路口升平惠客隆的销售一直位于前列。
发展:陨落之星欲再腾飞
信息时报:在企业转制后,升平百货如一颗陨落的明星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,请谈谈您的看法。
陈达明:近年来本土商场的确是受到了不少外资商场的冲击,而事实上升平百货正走向真正的市场化经营道路。近两年升平百货在体制和经营布局上进行了改革和调整。在体制上,实行了与市场相适应的用人体制。本土商业要突围,必须改变“大锅饭”的心态,引进高端经营人才,更新管理理念才能跟上时代发展步伐,提升本土“老字号”商场的整体竞争力。
在经营策略上,实行多元化经营,坚持商品经营的同时还坚持物业经营,将闲置物业转化为效益,并向商业、地产业方向发展。本土超市要发展,尤其是经营大型卖场,长远来说一定要自己投资物业。今天的升平百货正处在积聚力量再图发展的时期,一旦把握好的契机便会实现腾飞。
信息时报:在腾飞计划中,升平百货将如何立足百货市场,走向真正的市场化经营道路以实现睿翼腾飞?
陈达明:升平百货在新一轮的改革调整中会更突出品牌经营理念,所谓的品牌经营有两层含义,即诚信服务和商品经营。擦亮“七满意”的招牌,商品进货的时候要求更严格,把服务理念和品牌经营意识传承给每一代升平人。
目前正在佛山五区内选址扩张商场,计划短期内开拓不会少于四至五间的商场,并尝试多元化的经营模式,立足百货市场,用商业带动物业、地产等方面的发展。寻求与地产商进行资金规划的前期投入,深度合作,完善社区商业服务配套,开拓出升平百货可持续发展、拥有自主产权的商业场所,提升升平百货的品牌和竞争力。
新闻链接:http://informationtimes.dayoo.com/html/2010-08/27/content_1090760.htm### |